看得出,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教育部致全国家长的一封信中也算是面面俱到,手把手教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来预防孩子沉迷网络。
电击戒网瘾损害孩子感受快乐的能力
确实,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焦头烂额,个别家长甚至不惜把孩子送入所谓的戒网中心接受电击治疗来试图把孩子从网瘾中拔出来。可以这么说,这次教育部印发的紧急通知以及附上的公开信,对于这些焦头烂额的家长来说可谓及时雨。
客观地说,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目的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如果为了预防孩子沉迷网络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在两年前的专栏文章中曾经写过,像通过电击戒除网瘾的做法同时也会持久地损害孩子感受快乐的能力,也就是说,网瘾或许戒了,但孩子也受到了戕害,得不偿失。
那些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感到焦头烂额的家长,之所以会焦头烂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既能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又不损害到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其他方面。
高自尊的孩子不易沉迷网络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沉溺网络是行为失控的后果,而导致行为失控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自尊水平不足。
所谓自尊,在心理学里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他认为自己本质上是好是坏的主观评价。高自尊的孩子会很珍视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会很在意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希望得到以及维持他人,特别是像父母、老师这样的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赞许性评价。
所以,高自尊的孩子通常“响鼓不用重锤”,他们会努力按照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而做到好。好了,这就不难理解,当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沉迷网络是不好的问题行为,那么高自尊的孩子自然也就不会轻易地让对他而言重要的人对自己感到失望。
相对而言,低自尊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从老师、父母那里得不到赞许,久而久之对自己也失去了自我价值感,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还能得到父母、老师的赞许,即使偶尔得到赞许也是hold不住的。所以,低自尊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无所谓父母、老师的期望。
问题是,低自尊的孩子也同样需要自尊的满足,如果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会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得到满足。游戏是现时代许多低自尊的中小学生获得自尊满足的主要替代途径之一。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未成年人在家庭不能得到父母的赞许,在学校也不受老师待见,在生活中觉得自己宛如他人眼里的“窝囊废”,但他一旦沉浸在网络游戏中能像个英雄一样得到玩友的簇拥,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不沉迷网络呢?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培养高自尊的孩子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具体而言,沟通互动方式。多鼓励、支持孩子而避免贬损性评价或时不时表达出对孩子的失望情绪。
一个能被父母充分悦纳,并得到全面支持的孩子,通常都能发展出较高的自尊水平;相对地,一个令父母时常表现出失望情绪,并经常产生亲子关系冲突的孩子,往往都会表现出自尊受到压制、各种高危问题行为濒临的风险之中,沉迷网络不过其中之一罢了。
而事实上,父母并不要将“网络”都看做洪水猛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任何人都在无时无刻的接受着网络的信息冲击,关键是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将网络和现实区别对待,同时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做到合理上网。
湖南辉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微信号 : 湖南辉豪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