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唤的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主要方面
1.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束缚了一代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2. 自学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
3. 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从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蛮的动物本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社会公德主要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
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
遵纪守法、勤恳敬业。遵纪守法、勤恳敬业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贡献。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的贡献。
诚实守信、正直向上。诚实守信、正直向上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
4. 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必须在不断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5. 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以天下为已任,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最高目标,是科学的人生观。
6. 劳动观念教育:人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而劳动。人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力、成为劳动力,能创造财富。
7. 终生学习教育:21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在学校学好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一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因此,每个人还必须把培养自己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现代人必须终生学习。
8. 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加强学科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对各学科的爱好,启发他们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而审美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永久性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分类
按素质教育的实现范围来分,中国素质教育主要分为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
个人素质教育
个人素质教育是指学生个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通过改进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素质教育 。而这种学习方式就被称为个人素质教育学习方式。个人素质教育的准确定义是:
1.学生个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尽全力实践素质教育要求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
身处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学生并不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无能为力,凭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他们仍然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
由于学生不可避免地身处应试环境,素质教育的实现是不可能十分彻底的,所以个人素质教育必定会含有应试教育的某些因素。比如虽然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但以取得高分为首要目的等等。
3.大多数优秀学生的经验总结
由于应试教育的片面性、狭隘性和低效性,天分并不十分突出的应试教育学习方式实践者往往苦学无效,很难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大多数优秀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去除先天因素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实践了一种兼顾分数与能力,博采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家之长的先进的学习方式,即个人素质教育学习方式。
个人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中介。其原因是:广度上,一个人的素质教育是全体学生实现按素质教育的前提;深度上,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混合学习方式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基础。
社会素质教育
社会素质教育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实现的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模式跨出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教育范畴,首次在集体范围内实现了素质教育;跨出了学习方式范畴,首次涉及了教育教学模式领域。目前,这种模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学校素质教育和地区素质教育。在政策限制、教育发达地区(一线城市)和升学压力相对较小的学校(比如小学、初中),这种形式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
国家素质教育
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宪法、法律和地方行政法规为法律基础,拥有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的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国家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